曰造句

含曰的造句

1. 他们一边开会一边吃饭,真是并而食。

2.:“诗云,江南可采莲,莲叶何田田,鱼戏莲叶间。”这句话表达了诗歌的美妙和生动。

3. 抬眼,头顶是无尽的苍穹,阴云直欲压顶,而俯视下方是无尽的山河,陆元的手,搭在了酒葫芦当中,罢了,罢了,先喝些酒再说,正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愁来明忧,青天白,天空蓝蓝,哪里那么多的烦恼。

4. 出东海落西山,愁也一天,喜也一天;遇事不钻牛角尖,人也舒坦,心也舒坦。

5. 优异是一种习惯。如果说优异是一种习惯,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。人生人的时候,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,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。所以,咱们的一言一行都是积月累养成的习惯。所以咱们从这个时候起刻起就要把优异变成一种习惯,使咱们的优异行为习以为常,变成咱们的第二天性。

6. 不去期望,失去了不会伤心,得到了便是惊喜。佛: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人本是人,不必刻意去做人;世本是世,无须精心去处世。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如来,春来花自青,秋至叶飘零,无穷般若心自在,语默动静体自然。不要刻意去追逐,开心轻松,过好每一天!

7. 今夜失眠了!佛:无心是圣人。人有了欲念,便希望得到更多,便会徒增烦恼。所以,不如看破、放下,无心,也就自在了。可是,世间又有几人能做到?我也不过是个凡人而已。

8. 君子如烈茶,小人如甘醴,性不可苟同,交不可深往。你视天下为珍宝,他视天下为草芥。何妨只有?达济天下,穷善其身。不谓之荒芜?生死皆一瞬,而又何羡乎?怜悯自己,则世间安宁。

9. 圣旨到!奉天承运,皇帝诏:国庆将至,特赐红包一个,内有幸福万两,开心万两,快乐万两,青春万两,愿卿家饱尝幸福快乐之微笑,钦此!

10. 开了个微店,名上善小店,取上善若水之意,警告自己店是开着玩的,玩玩可以切不可泯盖良心,却也不可随意放弃。

11. 圣旨到,奉天承运,皇帝诏:秋天来到,气爽天高,特赐发短信一条,预祝爱卿在丹桂飘香的日子里身体康健,烦恼全消,每天保持乐陶陶!钦此!

12. 大雾模糊了,通向前方的路和房屋.阻碍了我的视线.就连高大的树也很难一下看到树梢.大树立在雾中央,有点惹人幻想.抬眼望去,一切都变得那么温文尔雅.它就这样安安静静矗立大道两侧,享受着雾的恩泽、享受着和风的吹拂.那未来得及凋谢的老叶上,蒙上了一层轻烟般的白雾,由底部轻起随风起落.置身在这样的深雾之中,就好似与世隔绝般安静,有几分诗人曾:“不识庐山真面貌,只缘身在此山中,”的美妙意境.

13. 来了南京,东走走西看看,感来叹去,无非那句话,就是金陵虎踞龙盘,的确大气美丽,王气满天。南京之所以称为金陵,《金陵图解》上解释说: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,埋金以镇之,故金陵。又传说秦始皇南巡时,最忧心忡忡的事,就是为南京的王气担忧,为了让他的子孙不被这王气所扰,因此开凿了秦淮河以泄王气。

14. 上帝对谁都是公平的,不要因为一点点不足就埋怨上帝,你应该想一想世上有多少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跟你一起许愿,一起在请求上帝。上帝也应该按着顺序来对不?增广贤文有句诗:黄河尚有澄清日,岂可人无得运时?请记住我说的话上帝并没有忘记你。

15.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 我说:“知新而温故,友则不失矣。” 新朋友不断,对你的友情却从未削减,我的老朋友,近况可好?

16. 中秋之不可能岁月明如水,偶然的暗淡,恰似镜子的背后之面,有所缺憾,人生才会是积翠如云的空濛山色。

17. 我想要的,无非是一点真的东西。那外面没有算计,没有提防,没有由于控制欲而催生的种种技巧,没有美其名的EQ。要是你没有,就请让开,不要挡着我的路,我还得骑着萤火虫去追太阳。——笛安

18. 一只青鸟欢呼着从窗前擦过,将音乐从天堂带来,颗颗洒落,珍珠般清脆。 恍惚中,有人拔剑而长歌:“我辈岂是蓬蒿人”,大笑而去,顺滚滚东逝长江,穿巴峡巫峡,过洞庭扬州;醉酒入长安,挥毫金銮殿上,故作狂态,国舅磨墨,力士脱靴,嘲尽天下豪贵;云游九州,望川而吟银河飞流,凭吊沧浪,偕友共举杯盏,不舍孤帆万里,痛哭晁卿…… 李白,自九天而来,飞流直下,豪情万丈,仗诗行遍天下,演绎了一幅魂丽多彩的人生画卷。(《生命是一种责任》)

19. 孔子: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

20.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! 《论语》

21. 修道者即便在这凡尘中相遇,一谈一笑,今宵过罢,明亦为陌路。不是无情,是当他们走上这条大道的时候,也就注定了孤独。

22. 远方那轮红,被它巨大的身躯完全遮蔽,云层上方数万公里的世界,因此而黯淡起来,四周的气温急剧地下降,云中开始有霜结晶,反射着无数缕光线,变成怪异的闪烁的水晶镜面一般。天地因之变色,这便是顶级生命的威严。

23.,人生有八苦,生,老,病,死,爱别离,怨长久,求不得,放不下。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,心不动,人不妄动,不动则不伤;如心动则人妄动,伤其身痛其骨,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。 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。

24. 养生之法约有五事:一眠食有恒,二惩忿,三节欲,四每夜临睡前洗脚,五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。养生之道,视、息、眠、食四字 最为要紧,养病须知调卫之道。

25. 不为重宝亏其命,故令贵于宝;不为爱人而枉其法,故法爱于人。 ——管仲

26.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译文孔子说:“我十五岁,有志于学问;三十岁,(懂礼仪,)说话做事都有把握;四十岁,(掌握了各种知识,)不致迷惑;五十岁,得知天命;六十岁,一听别人言语,便可以分别真假,判明是非;到了七十岁,便随心所欲,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。”

27. 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【原】子夏:“贤贤易色,事父母能竭其力,事君能致其身,与朋友交言而有信。虽未学,吾必谓之学矣。”【译】子夏说:“重贤轻色、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、侍奉君王,能舍弃自己的身躯、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,即使没有学习过,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。”

28. 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【原】子贡:“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,何如?”子:“可也。未若贫而乐,富而好礼者也。”子贡:“《诗》云:‘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’,其斯之谓与?”子:“赐也,始可与言《诗》已矣,告诸往而知来者。”【译】子贡说:“贫穷却不阿谀奉承,富贵却不狂妄自大,怎么样?”孔子说:“可以了。(但是)不如贫穷而乐于道,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。”子贡说:“完善自身的修养,既像雕刻骨器,又像雕刻象牙;既像雕琢玉器,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,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?”孔子说:“子贡啊,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。提起学过的知识,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,并有所发挥。”

29.: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孔子说:“花言巧语、满脸堆笑的,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。”类似的问题,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。”

30.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

31. 孔子:“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。”请问之。:“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。恭则不侮,宽则得众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以使人”。

32. 古人:书犹药也,善读之可以医愚。少年富兰克林刻苦求知,忠诚伟大的科学家。读完一本书后想想自己有没有理解书的内容,书里的知识是否掌握,没掌握继续读,知道读到全会才算把书中的知识全部掌握,才会成为强者!

33. 使民敬、忠以劝,如之何?子:“临之以庄,则敬。孝慈,则忠。举善而教不能.则劝。”

34. 滕文公上:或劳心,或劳力。劳心者治人,劳力者治于人。治于人者食人,治人者食于人──天下之通义也。 有恒产者有恒心,无恒产者无恒心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:庠者,养也;校者,教也;序者,射也。夏校,殷序,周庠,学则三代共之,皆所以明人伦也。人伦明于上,小民亲于下。有王者起,必来取法,是为王者师也。《诗》云‘周虽旧邦,其命惟新’,文王之谓也。子力行之,亦以新子之国。 ——孟子 《孟子》

35. 告子上 食色,性也。 弈秋,通国之善弈者也。使弈秋诲二人弈,其一人专心致志,惟弈秋之为听。一人虽听之,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,思援弓缴而射之,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。为是其智弗若与?非然也。 生,亦我所欲也;义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 ——孟子 《孟子》

36. 离娄下 孟子:“原泉混混,不舍昼夜。盈科而后进,放乎四海,有本者如是,是之取尔。苟为无本,七八月之闲雨集,沟浍皆盈;其涸也,可立而待也。故声闻过情,君子耻之。” 孟子:“非礼之礼,非义之义,大人弗为。” 孟子:“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,庶民去之,君子存之。” 爱人者,人恒爱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 ——孟子 《孟子》

37. 公孙丑上:昔者曾子谓子襄:“子好勇乎?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:自反而不缩,虽褐宽博吾不惴焉;自反而缩,虽千万人吾往矣。”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 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,力不赡也;以德服人者,中心悦而诚服也。 无恻隐之心,非人也;无羞恶之心,非人也;无辞让之心,非人也;无是非之心,非人也。 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 ——孟子 《孟子》

38. 梁惠王下:“独乐乐,与人乐乐,孰乐?”:“不若与人。” 孟子对:“有。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,是故汤事葛,文王事昆夷;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,故大王事獯鬻,句践事吴。以大事小者,乐天者也;以小事大者,畏天者也。乐天者保天下,畏天者保其国。《诗》云:‘畏天之威,于时保之。’” ——孟子 《孟子》

39. 孟子:“不得乎亲,不可以为人;不顺乎亲,不可以为子。” 意思是:孟子说:“(在舜的眼中看来)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,不可以做人;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,便不成其为儿子。”出自(春秋).《孟子·离娄上》。

40.:君子博学于文,约之于礼,亦可以弗畔矣夫!——孔子

41. 孔子:生而知之者上也,学而知之者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!——孔子

42.:不学礼,无以立。——孔子

43. 孔子: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!——孔子

44. 孔子:“习相近也,性相远也。”

45. 孔子: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——孔子

46. 孔子:“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”

47. 孔子:“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,难矣哉。”

48. 孔子:“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。”请问之。:“恭宽信敏惠。恭则不侮,宽则得众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以使人”。

49.:刚、毅、木、讷近仁。——孔子

50. 孔子:三人行必有我师焉!——孔子

51. 孔子: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——孔子

52.: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——孔子

53.:有德者必育言,有言者不必育德。——孔子

54.:礼之用,和为贵。——孔子

55.:君子义以为质,礼以行之,孙以出之,信以成之。君子哉!——孔子

56. 孔子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——孔子

57.:仁者不忧,知者不惑,勇者不惧。——孔子

58.:“当仁,不让于师。”

59. 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:长傲,多言。

60.逝,逝远,远返。

61. 家中兄弟子侄,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,:"考、宝、早、扫、书、蔬、鱼、猪"。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,:"读书以训诂为本,作诗文以声调为本,事亲以得欢心为本,养生以戒恼怒为本,立身以不妄语为本,居家以不晏起为本,作官以不要钱为本,行军以不扰民为本。"此八本者,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,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,无论世之治乱,家之贫富,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,总不失为上等人家。

62. 王阳明游南镇,一友指岩中花树问:“天下无心外之物,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,于我心亦何相关?”先生:“你未看此花时,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;你来看此花时,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;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。” ——王阳明

63. 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【原】子贡:“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,何如?可谓仁乎?”子:“何事于仁!必也圣乎!尧舜其犹病诸!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能近取譬,可谓仁之方也已。”【译】子贡说:“如国有人广泛地给人民百姓许多实惠,又能扶贫济困,怎样?可以算仁人吗?”孔子说:“岂止是仁人!那必定是圣人!尧舜尚且为做不到这样而感到为难呢!所谓仁人,自己想要成功,先要帮别人成功,自己想要通达,先要帮别人通达。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,推己及人,可算是实行仁的方法啊。”

64. 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【原】司马牛忧:“人皆有兄弟,我独亡。”子夏:“商闻之矣:‘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’。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。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。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?”【译】司马牛忧伤地说:“别人都有兄弟,唯独我没有。”子夏说:“我听说过:‘死生命中注定,富贵由天安排。’君子(只要)敬业而不犯错误,对人恭敬而有礼貌。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呀。君子担心什么没有兄弟呢?”

65.:“不愤不启、不悱不发,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 孔子说:“不到他苦思冥想时,不去启发;不到欲说无语时,不去开导。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

66. 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【原】仲弓问仁。子:“出门如见大宾,使民如承大祭。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在邦无怨,在家无怨。”仲弓:“雍虽不敏,请事斯语矣。”【译】仲弓问(怎样是)仁。孔子说:“出门(工作、办事)时要像会见贵宾一样庄重,使用差遣人民时要像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。自己不愿做的,不要强加于人。为国家办事没有怨恨,处理家事也没有怨恨。”仲弓说:“我虽不聪敏,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。”

67. 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【原】曾子有疾,召门弟子:“启予足!启予手!《诗》:‘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’而今而后,吾知免夫!小子。”【译】曾子得了重病,召集他的弟子们说:“(掀开被子)看看我的脚!看看我的手(有没有毁伤之处)!《诗经》中说:‘小心翼翼,就像站在深渊之旁,就像踩在薄冰之上。’从今以后,我知道(我的身体)再也不会受伤了。弟子们!”

68. 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【原】子:“饭疏食、饮水、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!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【译】 孔子说:“吃粗粮、喝冷水、弯着胳膊当枕头,乐趣就在其中了!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,对我来说,(那些富贵)就象(天上的)浮云。”

69. 务民之义,敬鬼神而远之,可谓知矣【原】樊迟问知,子:“务民之义,敬鬼神而远之,可谓知矣。”问仁,:“仁者先难而后获,可谓仁矣。”【译】樊迟问怎样才是“智”,孔子说:“专心致力于(倡导)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,尊敬鬼神,但要远离它(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),就可以算明智了。”又问仁,答:“吃苦在前、享受在后,就算仁了。”

70. 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【原】颜渊喟然叹:“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;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,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,欲罢不能。既竭吾才,如有所立卓尔。虽欲从之,末由也已。”【译】颜渊感叹地说:“(老师的道德和学问)抬头仰望,越仰望越觉得高耸,努力钻研,越钻研越觉得深厚;看着好象就在前面,忽然又像是在后面。老师步步引导,用知识丰富我,用礼法约束我,想停止前进都不能。我竭尽全力,仍然像有座高山矗立眼前,虽然我想攀上去,却没有途径。”

71. 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【原】子贡问:“孔文子何以谓之‘文’也?”子: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‘文’也。”【译】子贡问:“孔文子凭什么获得‘文’的谥号?”孔子说:“他聪敏又好学,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,不觉得没面子,所以称为‘文’。”

72. 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【原】颜渊、季路侍。子:“盍各言尔志?”子路:“愿车马衣裘,与朋友共,敝之而无憾。”颜渊:“愿无伐善,无施劳。”子路:“愿闻子之志。”子:“老者安之,少者怀之,朋友信之。”【译】颜渊、季路在孔子身边侍立。孔子说:“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志向呢?”子路说:“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,坏了也不遗憾。”颜渊说:“但愿能做到不夸耀自己的优点、不表白自己的功劳。”子路说:“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。”孔子说:“但愿使老人能享受安乐,使少儿能得到关怀,使朋友能够信任我。”

73. 力不足者,中道而废【原】冉求:“非不悦子之道,力不足也。”子:“力不足者,中道而废,今汝划。”【译】冉求说:“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,而是我的能力不足。”孔子说:“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话,是走到中途才废弃而停止,但现在你还没开始,就给自己划了一条截止的界限而停止前进了。”

74. 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【原】子:“由,诲女,知之乎?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【译】孔子说:“子路啊,我告诉你的知识,你都知道了吗?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,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。”

75. 曾子:幸有三,大孝尊亲,其次弗辱,其下能养。——《礼记》

76. 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杇也【原】宰予昼寝。子:“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圬也,于予与何诛?”【译】宰予白天睡觉。孔子说:“真象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,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,对于宰予这个人,我还责备他什么呢?”孔子又说:“开始时我对于人,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;现在我对于人,是听了他的话,还要观察他的行为。宰予使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。”

77.:“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。不敬,何以别乎?”--出自(春秋)《论语·为政第二》。注释:孔子说:“当今的孝子,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。就是狗马,都能得到饲养。若对父母不孝敬。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?”

78. 为政之要,公与清。成家之道,俭与勤。——宋·林逋《省心录》

79. 宰我问:“三年之丧,期已久矣。君子三年不为礼,礼必坏;三年不为乐,乐必崩。旧谷既没,新谷既升,钻燧改火,期可已矣。”子:“食夫稻,衣夫锦,于汝安乎?”:“安。”“汝安则为之。夫君子之居丧,食旨不甘,闻乐不乐,居处不安,故不为也。今汝安,则为之。”宰我出,子:“予之不仁也。子生三年,然后免于父母之怀。夫三年之丧,天下之通丧也。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?”

80. 要学会乐观进修。子:"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",此乃乐观进修之谓也。既然进修是糊口的一部门,就应该乐观地看待它,不管你在轻松地进修,照旧坚苦地进修。其实,只要善于在未知中寻找乐趣,你就能永远乐观地看待进修。

81.:礼之用,和为贵。

82. 孔子:有教无类。

83. 孔子:“不学礼,无以立。”

84. 我有三宝,持而保之:一慈,二俭,三不敢为天下先。夫慈故能勇;俭故能广;不敢为天下先,故能成器长。解读:我有三件法宝,执守而且保全它:第一件叫做慈爱,第二件叫做节俭,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。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;有了节俭,所以能大方;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,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爱戴。——老子

85.:“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。不敬,何以别乎?”——出自(春秋)《论语·为政第二》。注释:孔子说:“当今的孝子,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。就是狗马,都能得到饲养。若对父母不孝敬。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?”

86.:孝,天之经,地之义,民之行也。——康熙

87. 孟子:“不得乎亲,不能够为人;不顺乎亲,不能够为子。”——出自(春秋)《孟子·离娄上》。注释:孟子说:“(在舜的眼中看来)儿子与父母亲的关联相处得不好,不能够做人;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,便不成其为儿子。”

88. 有状混成,先天地生,寂独立不改,可以为天下母,未知其名,字之道。

89. 孟子:“亲亲,仁也;敬长,义也。”--出自(春秋)《孟子·尽心上》注释:孟子说:“亲爱父母亲,便是仁;尊敬兄长便是义。”

90. 事父母,几谏,见志不从,又敬不违,劳而不怨。--子

91. 孟子:“不得乎亲,不能够为人;不顺乎亲,不能够为子。”孟子说:“(在舜的眼中看来)儿子与父母亲的关联相处得不好,不能够做人;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,便不成其为儿子。”--《孟子·离娄上》

92. 孟子:“人人亲其亲,长其长,而天下平。”孟子说:“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我的双亲,各自尊敬自我的长辈,那么,天下自然就能够太平了。”--(春秋)《孟子·离娄上》

93. 老子:上善若水。水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居,善地;心,善渊;与,善仁;言,善信;政,善治;事,善能;动,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————老子第八章——老子《老子第八章》

94.郁郁乎文哉,诚不我欺。

95. 欲仙去越人王冕,当天大雪,赤脚登炉峰,四顾大呼:“天地皆白玉合成,使人心胆澄澈,便欲仙去!”——《张岱》

96. 立天之道阴与阳,立地之道柔与刚,立人之道仁与义。——《易经》

97. 制在己重,不离位静。重则能使轻,静则能使躁。(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,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'静。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,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)

98. 要学会乐观学习。子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”,此乃乐观学习之谓也。既然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,就应该乐观地对待它,不管你在轻松地学习,还是困难地学习。其实,只要善于在未知中寻找兴趣,你就能永远乐观地对待学习。

热门造句
造句网为您介绍词语:曰造句、曰的造句、曰怎么造句等。